歇后语的由来与意义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句歇后语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有关,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哑巴,他非常喜欢吃黄连,有一天,他在街上买了一包黄连,但是他没有钱付账,于是他就把黄连藏在了衣服里,当他走出商店时,店主发现了他的行为,就追了出来,想要夺回黄连,哑巴无法说话,只能用手势向店主解释,但是店主听不懂他的手势,以为他是在挑衅,于是就打了他一顿,哑巴非常委屈,但是他无法说出自己的遭遇,只能默默地承受痛苦,后来,人们就用“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形容那些有苦难言的人。
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用竹篮打水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竹篮的缝隙会让水流走,这个歇后语的由来与一个故事有关,据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想要用竹篮从河里打水回家,他提着竹篮走到河边,把竹篮放进河里,然后提起来,但是竹篮里只有一点点水,因为竹篮的缝隙让大部分水都流走了,这个人非常失望,他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白费的,后来,人们就用“竹篮打水——一场空”来形容那些白费力气、没有收获的事情。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虽然礼物很轻,但是情意很重,这个歇后语的由来与一个历史故事有关,据说,在中国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缅伯高的官员,他要去京城长安觐见皇帝,在途中,他经过沔阳河时,他的一只心爱的白天鹅飞走了,只留下一根鹅毛,缅伯高仍然带着这根鹅毛去见了皇帝,并且对皇帝说:“这是我千里迢迢带来的礼物,虽然只是一根鹅毛,但是它代表了我的心意。”皇帝听了非常感动,并且给了缅伯高很多赏赐,后来,人们就用“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来形容那些虽然礼物很轻,但是情意很重的事情。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个在上,八个在下,形容人心神不定,这个歇后语的由来与一个故事有关,据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村庄里有一口水井,每天早上,村里的人都会到这口井里打水,有一天,村里的人发现水井里的水位下降了很多,于是他们就用十五个吊桶去打水,他们把吊桶一个一个地放进井里,然后提起来,但是当他们提到第七个吊桶时,他们发现吊桶里的水很少,只有一点点,当他们提到第八个吊桶时,他们发现吊桶里的水更多了,村里的人感到非常奇怪,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后来,人们就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那些心神不定的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一丈二尺高的和尚,连自己的头脑都摸不着,形容人在惊慌失措时,摸不着头绪,这个歇后语的由来与一个故事有关,据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和尚,他的身高有一丈二尺高,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问他:“和尚,你知道怎么去西天吗?”和尚说:“我不知道。”这个人又问:“那你为什么要出家呢?”和尚说:“我不知道。”这个人非常生气,他说:“你这个和尚,什么都不知道,还出家干什么?”和尚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要去西天取经。”后来,人们就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来形容那些在惊慌失措时,摸不着头绪的人。
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能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通过学习歇后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