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美术歇后语大全教案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兴趣。
- 通过学习美术歇后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形式表现歇后语,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歇后语的含义,掌握常见的美术歇后语。
- 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歇后语。
- 难点
- 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将歇后语用独特的美术形式生动呈现。
- 引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 收集各类美术歇后语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 准备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内容包含一些简单的歇后语对话场景,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视频里的对话有意思吧?像这样的句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歇后语,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术歇后语大全。😃
(二)新授(20分钟)
讲解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
-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歇后语的例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向学生讲解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 强调歇后语具有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等特点。🧐
展示美术歇后语图片
-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用美术形式表现的歇后语图片,如一幅画中画着一只猫在追老鼠,旁边写着“猫捉老鼠——多管闲事”;还有画着一个人拿着扇子对着火炉扇风,写着“扇子对着火炉扇——火气更大”等。
-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他们说一说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是如何通过画面表现歇后语的含义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分析经典美术歇后语表现形式
- 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为例,详细分析如何用美术表现,可以画一个猪八戒站在镜子前,镜子里和镜子外的猪八戒都愁眉苦脸的样子,讲解在绘画时要注意猪八戒的表情、动作以及镜子的呈现方式等细节,通过这些来突出歇后语的含义。
- 再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可以用白色的豆腐和绿色的小葱来构图,用色彩和形象体现出歇后语的寓意。
- 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的表现手法,如画、拼贴、手工制作等,让学生了解可以根据歇后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美术形式来表现。😎
(三)实践创作(20分钟)
布置作业任务
- 让学生从收集的美术歇后语资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条或几条,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 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突出歇后语的含义,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法。🎨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开始动手创作,教师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现歇后语的主题,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的想法。
-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教室的展示区。
- 请每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作品所表现的歇后语及创作思路。
-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画面的创意、表现手法、色彩搭配、与歇后语含义的契合度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优点和建议。
-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学生作品中的亮点给予表扬,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进步。👍
(五)课堂总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歇后语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用美术形式表现歇后语。
- 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收集歇后语,用美术的方式展现更多有趣的歇后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创作的美术歇后语作品,并收集家人对作品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歇后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了创意,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歇后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创意表现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在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