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下面是一些带有故事的歇后语: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句歇后语源自《元曲选·陈情高卧》,有个叫李勉的人,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埋葬妻子,他问明原因后,给了那人银子,并让那人好好安葬妻子,事后,有人告诉李勉说,那个人是盗墓的,李勉听了,叹口气说:“我无意中送了一条命,就当是给他妻子做棺材钱吧!”可是又想到死者在九泉之下没有地方申冤,于是就挖开坟墓,取出尸体,又叫人帮忙重新安葬了。 那人的家属来寻找失物,看见尸体又回来了,这事就传了出去,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好人,于是便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庙,来纪念李勉,时间长了,“李勉埋金”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其中就有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一歇后语。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源自《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便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相信了黄盖,之后赤壁之战爆发,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不料船到江心,一阵风将帆吹倒,黄盖乘机下令点火,火船借着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大败,黄盖立下大功。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歇后语源自《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后,周瑜献计让孙权假装将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刚死了妻子的刘备,然后将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但没想到诸葛亮识破了这个计谋,让赵云陪刘备前往东吴,然后又让刘备娶了孙尚香,之后安然回到荆州,周瑜率领大军围追堵截,却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周瑜感叹道:“刘备是个枭雄,他借了荆州却不肯归还,这可如何是好啊!”后来,人们就用“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来比喻借了东西却不归还。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歇后语源自《三国演义》,曹操听说徐庶很有才华,就想把他招到自己的麾下,于是他派人把徐庶的母亲请到许昌,并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信,骗徐庶来许昌,徐庶见到信后,非常担心母亲的安危,只好离开刘备,前往许昌,到了许昌后,徐庶才知道这是曹操的计谋,他虽然留在了曹操的身边,但发誓不为曹操出谋划策,人们就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来形容徐庶虽然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献计。
这些歇后语不仅富有幽默感,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