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人口。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歇后语的来历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第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二个: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人们用泥土做的菩萨,遇水会化掉,用来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这个歇后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天,一位贫穷的农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泥菩萨,农民看到泥菩萨身上有一些金银财宝,便想要把它们拿走,当他试图拿起泥菩萨时,泥菩萨突然开口说话了:“农民,你不能拿走我的财宝,因为我是泥菩萨,我没有生命,也无法保护自己,如果你拿走了我的财宝,我就会失去我的价值,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物。”
农民听了泥菩萨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意识到,即使是最卑微的生命也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伤害别人,从那以后,农民再也没有动过泥菩萨的财宝,并且开始尊重每一个生命。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伤害别人,它也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卑微的生命也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不能被轻视或忽视。
第三个: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小葱的颜色是下半截是青的,上半截是白的,而豆腐是白色的。“小葱拌豆腐”这句歇后语是形容人或事物非常清白,没有任何污点或杂质。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句歇后语的出处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它最早出现在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受贿,被人揭发后,他的妻子用“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句歇后语来形容他的清白,另一种说法是,它最早出现在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穷书生和一个富家女相爱,但遭到了富家女父亲的反对,穷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用“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句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无论是哪种说法,“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句歇后语都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形象,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