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歇后语,典故中的智慧结晶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有些歇后语,还借用了古典名著中的故事、神话传说等作为素材,这些歇后语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寓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趣的歇后语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是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八位神仙各自施展神通,渡过东海去参加蟠桃盛会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各显身手,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歇后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它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面对问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互相推诿或依赖别人。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叶公好龙是一个历史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的龙画、龙雕、龙摆件等各种龙的装饰品应有尽有,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么喜欢自己,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真龙的出现却吓得叶公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完全失去了之前对龙的喜爱和痴迷,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口头上说喜欢某件事物,实际上却并不真正喜欢或了解它的人。“叶公好龙——口是心非”这个歇后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它的意思是说,有些人只是口头上说说喜欢某件事物,实际上却并不真正喜欢或了解它,只是为了迎合别人或表现自己而已。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是一个历史典故,说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周瑜为了让曹操相信黄盖已经投降东吴,故意打了黄盖一顿,让黄盖身负重伤,然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说黄盖已经投降东吴,曹操信以为真,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东吴军队打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歇后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它的意思是说,有些人愿意接受别人的惩罚或打击,只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有过错或责任,或者是因为他们想要达到某种目的。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是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在祭祀后,得到了一壶酒,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但是酒只有一壶,于是他决定让大家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可以喝到这壶酒,有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酒,却又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完便把酒喝了下去,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多此一举,反而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这个歇后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做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了,却还要多加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反而会弄巧成拙。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是一个历史典故,说的是唐朝时期,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歇后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它的意思是说,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不要因为礼物的价值而轻视了别人的心意。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富有智慧,而且生动有趣,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些歇后语,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歇后语,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