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tdf.net

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因小失大摘要: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简洁、幽默的方式表达深刻的道理,“因小失大”这个歇后语,就是对那些目光短浅、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的一种讽刺和警示,“因小失...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简洁、幽默的方式表达深刻的道理。“因小失大”这个歇后语,就是对那些目光短浅、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的一种讽刺和警示。

“因小失大”这个歇后语,最早出自《吕氏春秋·权勋》,原文是:“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达子率领他的残兵败将,在秦周地区驻扎,没有东西可以用来赏赐,于是派人到齐王那里请求赏赐金钱,齐王生气地说:“你们这些残兵败将,怎么能给你们金钱呢?”后来,达子又带领燕军和齐军作战,结果大败,达子战死,齐王逃到莒地,燕国人乘胜追击,进入齐国境内,在美唐这个地方抢夺了很多财宝,这就是因为贪图小利而失去了大利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否则就会因小失大,甚至功亏一篑,有一个人去买油,他带了一个可以装 5 斤油的瓶子和一个可以装 3 斤油的油壶,他想把油都装满,于是就先把 5 斤的瓶子装满了,然后用 3 斤的油壶从 5 斤的瓶子里往 3 斤的油壶里倒油,倒了两次,还剩下 2 斤油,这时候,他如果再把 3 斤的油壶装满,就可以把 5 斤的瓶子装满了,但是他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就直接把 3 斤的油壶里的油倒进了 5 斤的瓶子里,这样一来,他虽然得到了 3 斤油,但是却浪费了 2 斤油,这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

再比如,有一个人去钓鱼,他带了一根鱼竿和一个水桶,他到了河边,就把鱼竿放下去,开始钓鱼,不一会儿,他就钓到了一条大鱼,他很高兴,就把鱼放进了水桶里,水桶里的水太浅了,鱼在里面跳来跳去,很不舒服,这时候,有一个人路过,看到了这个人钓到的鱼,就对他说:“你的水桶太小了,鱼在里面跳来跳去,会把水弄浑的,而且鱼也会缺氧的,你最好把它放到河里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游泳。”这个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鱼放回了河里,这时候,又有一个人路过,看到了这个人放走的鱼,就对他说:“你的鱼竿太细了,鱼太大了,你根本就拉不上来,你最好把它卖给我,我给你一个好价钱。”这个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鱼卖给了那个人,他虽然得到了一些钱,但是却失去了一条大鱼,这也是典型的“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这个歇后语,告诉我们要学会取舍,要懂得放弃一些眼前的小利,去追求更长远的目标,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