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tdf.net

捕鱼打黄盖—愿者上钩

捕鱼打黄盖—愿者上钩摘要: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有些歇后语,借助同音字或近音字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歇后语。

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三国时期的歇后语“捕鱼打黄盖——愿者上钩”。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他有个部下叫黄盖,黄盖为了周瑜能够打败曹操,于是就使用了苦肉计。

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合,甚至发生了争吵,最后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痛打一顿,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打完之后,黄盖就向曹操投降了。

黄盖投降之后,就向曹操献计,说要假装投降,然后在船上装满火油,趁着东南风,驶向曹营,然后将曹营点燃,曹操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同意了黄盖的计策。

后来,黄盖真的按照计划行事,他率领着十艘大船,驶向曹营,当时,正好刮着东南风,黄盖的船队很快就靠近了曹营,曹操以为黄盖真的投降了,就没有防备,等到黄盖的船队靠近曹营的时候,黄盖一声令下,士兵们就将船上的火油点燃,然后将火把扔向曹营,曹营顿时火光冲天,曹操的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跳下水逃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黄盖的火攻计策,为东吴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歇后语,捕鱼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意思是说,两个人之间,一个人愿意挨打,一个人愿意++,这是双方自愿的,这个歇后语现在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一方愿意做某件事情,而另一方则愿意让他做。

“捕鱼打黄盖——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辨真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保持警惕,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易地受到别人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