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tdf.net

白日做梦—不切实际的歇后语

白日做梦—不切实际的歇后语摘要: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但是有些歇后语的寓意违背了客观事实,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不切实际的歇后语。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聋子听不见声音,哑巴不会说话,他们两个人碰到一起,一个听不见,一个说不了,自然是互相不理会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交流,比如手语、文字等。

猪鼻子插葱——装象

这句歇后语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装模作样,故意装作很有本事的样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猪的鼻子是很短的,根本插不进去葱,所以这个歇后语也是不切实际的。

骑驴玩漂流——尽走下坡路

骑驴玩漂流是一项很++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尽走下坡路,在漂流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地形和水流,有时候需要上坡,有时候需要下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路线。

瞎子点灯——白费蜡

瞎子点灯是为了照亮自己的路,以免撞到东西或者摔倒,但是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种浪费行为,因为瞎子看不见灯光,所以点灯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任何作用。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黄连是一种很苦的中药,哑巴吃了黄连之后,有苦说不出,只能自己承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哑巴虽然不能说话,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手语、文字等。

歇后语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汉语的文化内涵,但是在使用歇后语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它的寓意,不要误解它的本意,我们也应该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使用那些违背客观事实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