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大百科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是通过比喻、谐音等方式来表达某种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谐音类
-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个歇后语是利用外甥和舅舅的谐音,来表示按照原来的样子或方法去做。
-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这个歇后语是利用孔夫子和输(书)的谐音,来表示总是输。
-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这个歇后语是利用小葱和豆腐的颜色,来表示清楚明白。
喻意类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个歇后语是利用哑巴和黄连的味道,来表示有苦难言。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歇后语是利用千里和鹅毛的距离,来表示礼物虽然轻,但情意却很重。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歇后语是利用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的能力,来表示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故事类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歇后语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周瑜和黄盖为了打败曹操,上演了一出苦肉计,周瑜打黄盖,打得越狠,黄盖投降得就越真心。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个歇后语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刘备向孙权借了荆州,却一直不还,后来孙权派吕蒙率军攻打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俘虏并杀害。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是出自《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姜太公在渭水边用直钩钓鱼,说自己是愿者上钩,后来他被周文王请去辅佐周武王,最终帮助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只是歇后语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歇后语,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