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赶不上趟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歇后语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句歇后语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大家知道这句歇后语的由来吗?据说,这句歇后语的典故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聪明才智和忠诚精神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诸葛亮的外甥名叫庞涣,他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有一次,庞涣跟随诸葛亮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看到庞涣长得可爱,就想逗逗他,于是对他说:“你知道为什么你姓庞吗?”庞涣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朋友又说:“因为你是庞统的外甥啊!庞统是个大坏蛋,他背叛了刘备,投靠了曹操,所以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庞涣听了,非常生气,他反驳道:“你胡说!庞统虽然背叛了刘备,但他也是个有才能的人,不能因为他的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我姓庞,是因为我的父亲姓庞,与庞统无关。”朋友听了,无言以对,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诸葛亮的耳朵里,他非常高兴,他对庞涣说:“你说得对,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你是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为了表彰庞涣的正直和勇敢,诸葛亮送给了他一个灯笼,并在灯笼上写下了“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句话,从此,这句歇后语就流传了下来。
这句歇后语用谐音的方式,借助外甥打灯笼这一生活场景,表达了事物保持原来的样子、没有变化的意思,它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幽默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歇后语之一。
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歇后语,希望大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