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tdf.net

望尘莫及与蚍蜉撼树—两种歇后语的差异

望尘莫及与蚍蜉撼树—两种歇后语的差异摘要: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根据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在歇后语的世界里,有些歇后语的意思相差甚远,让人忍俊不禁。“望尘莫及”和“蚍蜉撼树”。

“望尘莫及”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这个词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来就用“望尘莫及”表示追赶不上,他的成绩那么好,我望尘莫及。

“蚍蜉撼树”是一个中性词,意思是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这个词出自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他想凭借自己的财富和权力来改变这个世界,简直就是蚍蜉撼树。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望尘莫及”和“蚍蜉撼树”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一个表示远远落后,一个表示自不量力,如果用这两个歇后语来形容两个人或两件事的差距,那就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并不是所有的歇后语都有这么大的差距,有些歇后语的意思还是比较接近的。“画蛇添足”和“多此一举”,“狐假虎威”和“仗势欺人”,“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等等,这些歇后语都有一定的寓意,但是它们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区分的。

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表现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一些道理和知识,我们应该多学习和使用歇后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