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野猫拉牛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比如这句“野猫拉牛——不听招呼”,“野猫”和“牛”本来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是通过“拉”这个动作,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拉”这个动作是需要听从指挥的,野猫”却不会听从“牛”的指挥,所以就有了这句歇后语。
又比如这句“野马上了笼头——服服帖帖”,“野马”是一种未经驯服的马,它非常的狂野和难以控制,而“笼头”是套在马头上的东西,可以控制马的行动,当“野马”被套上“笼头”后,就会变得非常驯服和听话,所以就有了这句歇后语。
还有这句“瞎猫抓着死耗子——碰上的”,“瞎猫”是指眼睛看不见东西的猫,而“死耗子”是指已经死亡的老鼠,对于“瞎猫”找到“死耗子”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它运气好,碰巧遇到了一只“死耗子”,那么它就可以抓到食物了,所以就有了这句歇后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