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tdf.net

问了个寂寞

问了个寂寞摘要: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问问题时总是含糊其辞,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那句歇后语所说的:“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问了跟没问一样,让人不禁想问:“你到底想问什么?”这种情...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问问题时总是含糊其辞,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那句歇后语所说的:“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问了跟没问一样,让人不禁想问:“你到底想问什么?”

这种情况在工作中尤为常见,领导问下属:“这个方案你觉得怎么样?”下属回答:“我觉得还行吧。”领导又问:“具体呢?有什么问题吗?”下属还是回答:“我觉得还行吧。”领导听了,心里肯定会想:“你这不是等于没说吗?”

这种问了跟没问一样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提问者自己也没有想清楚问题,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被提问者就需要主动引导提问者,让他们把问题说清楚,下属可以这样回答领导:“我觉得这个方案整体上还不错,但是在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认为在 XX 部分可以做一些调整,这样会更加符合我们的需求。”

这样回答,不仅让领导知道了下属的想法,也让领导有了明确的改进方向,如果下属只是回答“还行吧”,那么领导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案不够好,但又不知道具体哪里不好,最终可能会导致方案被修改或者推翻。

除了在工作中,这种问了跟没问一样的情况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朋友问你:“今天晚上吃什么?”你回答:“随便。”朋友又问:“那你想吃什么?”你还是回答:“随便。”朋友听了,肯定会觉得很无奈:“你这不是等于没说吗?”

这种情况也可以避免,你可以告诉朋友你喜欢吃的食物,或者提出一些建议,让朋友参考,这样,朋友就知道该怎么回答你了。

问了跟没问一样的歇后语,虽然形象生动,但在生活中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我们在提问时,一定要尽量明确自己的问题,让被提问者能够清楚地知道我们的需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也要尽量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提问者能够理解我们的意思,才能避免问了个寂寞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