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游记的成语与歇后语
智慧的结晶与幽默的火花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读者喜爱,其中蕴含的成语与歇后语更是成为了汉语语言宝库中的瑰宝,这些成语与歇后语,不仅体现了作者吴承恩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
心猿意马:出自《西游记》第三回,形容人心思不定,像猴子一样活泼好动,无法专心致志,现用来形容人心情浮躁,难以集中精力。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出自《西游记》第八回,形容在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现用来比喻解决问题时要灵活变通。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形容见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勇敢地站出来帮助,现用来赞扬人的正义感。
真假美猴王:出自《西游记》第六回,形容外表看似相同,实则本质不同的人或事物,现用来形容事物的真假难辨。
一心一意: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形容专心致志,没有二心,现用来形容人的忠诚和坚定。
歇后语
猴子捞月——白费劲: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形容做无用功,现用来比喻做事徒劳无功。
孙悟空戴金箍——头戴紧箍咒:出自《西游记》第七回,形容人受到约束,无法自由,现用来比喻人受到某种限制。
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出自《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形容人自相矛盾,言行不一,现用来形容人的虚伪。
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好歹: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形容人不明事理,不知珍惜,现用来批评人愚昧无知。
悟空借芭蕉扇——借风使舵:出自《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形容人善于利用他人,为自己谋利,现用来形容人善于利用关系。
《西游记》中的成语与歇后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加运用这些成语与歇后语,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