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tdf.net

歇后语的典故

歇后语的典故摘要: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它的典故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歇后语典故,打...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它的典故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歇后语典故。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句常用的歇后语,形容人对某个问题非常执着,一定要问个究竟,它的典故与一位名叫文彦博的北宋官员有关。

文彦博自幼聪明好学,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发现一口大水缸被打破了,小朋友们都吓跑了,只有文彦博跑到水缸旁,仔细观察着缸底的裂纹,他发现裂纹是从水缸底部的一个砂眼开始的,并且一直延伸到水缸的表面,他想,如果不把砂眼堵住,水缸里的水就会不停地流出来,直到水缸里的水全部流光为止,他跑回家找了一块瓦片,用瓦片把砂眼堵住,水缸里的水就不再流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歇后语,形容人或事物非常清白、纯洁,它的典故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出身贫寒,小时候曾在地主家放牛,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在地主家的厨房里玩耍,发现了一些小葱和豆腐,他们觉得这些小葱和豆腐非常好吃,于是就用小葱拌豆腐吃了起来,朱元璋吃了一口,觉得非常清爽,就对小伙伴们说:“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意思是说,小葱和豆腐都是白色的,没有一点杂质,就像他自己一样,清清白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不要有任何污点,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享受生活的乐趣。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是一句非常形象的歇后语,形容人有苦难言,心里有苦却说不出来,它的典故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有关。

相传,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哑巴,他非常勤劳善良,但是却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有一天,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包黄连,他不知道黄连是什么东西,就拿回家给母亲吃,母亲吃了黄连后,觉得非常苦,就问哑巴是从哪里得到的黄连,哑巴无法回答,只是默默地流泪,母亲知道哑巴有苦难言,就对他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意思是说,哑巴虽然无法说话,但是心里有苦,就像吃了黄连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不要欺负别人,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理解别人的难处。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是一句非常有趣的歇后语,形容人对某件事情持观望态度,等待事情的发展结果,它的典故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有关。

相传,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年轻人,他非常喜欢听唱本,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唱本非常好听,就想去听一听,但是他没有钱买唱本,于是就骑着驴去了,他在路上一边骑着驴,一边看着唱本,觉得非常有趣,他想,如果这个唱本真的很好听,他就把它买下来,以后可以经常听,如果不好听,他就把它扔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轻易被别人左右,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等待事情的发展结果。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能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歇后语,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