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大++😜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而谐音歇后语更是其中的一大特色,通过谐音的巧妙运用,让语言变得更加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下面就为大家带来 200 个谐音歇后语,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吧!😎
-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 精装茅台——好久(酒)
-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 小苏他爹——老输(苏)
-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网上的“终身寡妇”都有 些谁?)
- 二十五两——半疯(封)
- 二三四五——缺衣(一)
- 二三四五六七九——缺衣少食
-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就象网上的“国共”、“统独”大战)
-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的大有人在)
-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 土杏儿——苦孩(核)子
-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这网上需要提倡 这种打法)
-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最好注解!)
-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 小碗吃饭——靠天(添)
-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 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
- 马背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 马尾巴搓绳——合不来(纥繨)
- 马蜂过河——带(歹)毒
- 马车过沼泽地——此路不通
- 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响)
- 马嚼子戴在牛嘴上——胡勒(嘞)
-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一谈(弹)
-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大多数论坛里都 这样)
- 开车不系安全带——玩命
-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 王八笑乌龟——彼此彼此
- 王八拉车——有前劲,没有后劲
-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 王小二敲锣打鼓——穷得叮当响
- 王母娘娘伸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 王佐断臂——留一手
- 网里的鱼,笼中的鸟——跑不了
- 火烧眉毛——急在眼前
- 火烧旗杆——长叹(炭)
- 火轮船打哆嗦——气盛(汽绳)
- 火烧裤裆——裆燃)
- 火炭掉入石灰坑——该着倒霉
- 火车拉汽笛——鸣(名)声挺大
- 火车头没灯——前途无量(亮)
- 老婆婆带刺针——前功尽弃(前弓尽刺)
- 老太太喝稀饭——++(齿)下流
- 老太太的牙齿——活的(豁的)
- 老太太吃豆腐——不必担心(拌心)
- 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
- 老太太吃炒蚕豆——咬牙切齿
- 老太太的脸蛋——纹皱(文绉)
- 老太太走路——慢腾腾
-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 老母猪打架——光使嘴
- 老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接下气
- 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老鼠啃碟子——全是瓷(词)
- 老鼠碰见猫——不敢想(响)
- 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 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 老鼠给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 老鼠尾巴上绑鸡毛——不是正经鸟(尾)
- 老鹰捕食——见机(鸡)行事
- 老鹰的眼睛——尖锐
- 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 豆腐乳做菜——哪还用言(盐)
- 豆腐煮猪血——黑白分明
- 豆腐脑儿挑子——两头热
- +++蒸馒头——散了
- 豆花儿拌酱油——闲(咸)得没事做
- 豆芽儿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 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 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 孔夫子门前卖《论语》——自不量力
- 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 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 孔雀开屏——自作多情
-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 木匠的锯——尖(奸)得很
- 木匠刨木料——有尺寸
- 木匠斧子——一面砍
- 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 木偶戏表演——装腔作势
- 木耳烧豆腐——黑白分明
- 毛巾包火——烧不起来
- 毛脚鸡走路——东张西望
- 毛毛雨打湿衣服——点点入扣
- 毛驴子拉磨——跑不出这圈儿
- 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
- 牛吃卷心菜——各人心中爱
-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 牛打架——死顶
-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 牛耕田,马拉车——各走各的路
- 牛嘴里的草——扯不出来
-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
-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 牛身上拔根毛——不在乎
- 牛蹄子两瓣——合不拢
- 牛王爷不管驴的事——各管各的
-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 车有车道,马有马路——各不相干
- 石板上钉钉子——硬碰硬
- 石匠会铁匠——硬对硬
- 石头蛋腌咸菜——一言(盐)难尽
- 石头碰石头——实打实
- 石头缝里长青藤——两受夹;两头受挤
- 石头缝里找草吃——白费功夫;白费劲
- 石头上种葱——白费劲
- 石沉大海——有去无回
- 右耳敲鼓——充耳不闻
- 右撇子写字——顺着手儿
-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 龙王爷打哈欠——口气不小
- 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 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 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 龙王爷翻脸——要变天
- 龙王爷打喷嚏——毛毛雨啦
- 龙王爷发怒——张牙舞爪;百姓遭难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 刘备编草鞋——内行
-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 刘海儿拉着孟姜女——有哭有笑
- 六点钟的分时针——顶天立地
-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手)
- 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时候
- 六十岁尿床——老毛病
这些谐音歇后语是不是很有趣呀😃?它们不仅展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还能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受到语言的奇妙魅力,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交流,还是在写作中增添趣味,它们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呢🧐!希望大家喜欢这 200 个谐音歇后语,也欢迎大家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歇后语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