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歇后语
画蛇添足这个歇后语,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它的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这个歇后语的典故,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故事是这样的: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到嘴的那壶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画蛇添足”这个歇后语,本来一场成功的演讲,被他最后的几句话搞得画蛇添足,真是可惜!
“画蛇添足”这个歇后语,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